参考资料:

  • Aleksandrs Slivkins, Introduction to Multi-Armed Bandits
  • Rémi Munos, From Bandits to Monte-Carlo Tree Search: Optimistic Principle Applied to Optimization Planning

没参考上的资料:

  • T.L. Lai and Herbert Robbins, Asymptotically Efficient Adaptive Allocation Rules
  • Peter Auer, Finite-time Analysis of the Multiarmed Bandit Problem

导论

Multi-armed bandit问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模型,即面对几台老虎机,该如何操作获得最大的收益?

以下只解释最经典的模型,即各老虎机完全独立,每次抽取完全独立(只与选择哪一台老虎机相关),可以自由选择操作的老虎机。可以进行的扩展有很多,比如老虎机本身是马可夫过程,或者老虎机的收益分布互相存在已知的关联(线性、凸函数、Lipschitz连续等),或者抽取的过程也有随机性,某台机器可能不能抽取。更进一步的,老虎机“背后”可能有“智能”的策略,抽取方和老虎机互相对抗。

首先,获取最大的收益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使得整个过程的总收益的数学期望最大,但是由于不同的问题的最佳收益不同,不太适用。取而代之,通常转而使用“悔恨”(regret),即获得的实际收益的期望和可获得的最大收益的差,并最小化悔恨。

多臂老虎机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抽取的次数极其有限,不足以“完美”地探索所有的老虎机的分布,因此我们需要做出探索和利用(Exploration vs Exploitation)的权衡,多加探索可以使得后面的行动更优,但探索本身是一定的浪费。

在这个最简单的情景中,我们对于每次操作的收益分布一无所之,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收益只和机器相关联,且每次抽取都是从这个机器的收益分布的一个独立采样。

符号

KK个老虎机(或称老虎机有KK个手臂),一共只能操作TT次。 每台老虎机aa有收益分布Da\mathcal{D}_a,从中采样作为收益,收益应有界,这里限制r[0,1]r\in[0,1]。由于实际上对于Da\mathcal{D}_a一无所知,一般不关心具体分布的细节,只关心对应的均值μ\mu。并把最优的那个机器的均值称为μ\mu^*。 若一个算法在第tt轮中,选中了第ata_t个老虎机,则获得收益rtr_t(注意根据语境下面的置信半径区分),这台机器的收益的均值为μ(at)\mu(a_t),此前被操作过nt(at)n_t(a_t)次。

优化的目标是最小化悔恨RR(的期望):

R(T)=μTt=1Tμ(at)R(T)=\mu^*\cdot T - \sum_{t=1}^{T}\mu(a_t)

置信半径(confidence radius)

由于对于具体的分布一无所知,对于分布的讨论只能利用对所有形状的分布均适用的不等式来处理,通常只会用到Hoeffding不等式:

若观测的分布局限于[0,1][0,1],进行nn相互独立的测量,测得的均值为X\overline X,实际均值(均值的期望)为E[X]\mathbb E[\overline X],则

P[XE[X]t]e2nt2P[\overline X -\mathbb E [\overline X]\geq t]\leq e^{-2nt^2}

即观察到的均值和实际的均值的偏差通常会很小,且随着给定的偏差而指数级减少。

在两本参考资料中,为了后续的证明,都设法使得等号右边的概率为常数。即固定2nt2-2nt^2,对于不同的nn,选取不同的tt,即使得置信半径随着测量不断减少:

选取置信半径r(a)=clogTNr(a)=\sqrt\frac{c\log T}{N},则

P[μ(a)μ(a)r(a)]12T2cP[|\overline \mu (a)-\mu(a)| \leq r(a)] \geq 1- \frac 2 {T^{2c}}

这里通常令c=2c=2。注意这个置信半径计算前要给定操作总次数,且考虑了绝对值,因此最右边分子为2。

合规事件(clean event)和越界事件(bad event)

这是Slivkins的说法,若观察到均值和实际均值的偏差在置信半径之内,则成为合规事件,否则成为越界事件。在证明中,由于越界事件概率的确非常少,通常不需要考虑:

E[R(T)越界事件]×P[越界事件]1×T×2T4=O(1T3)\mathbb E [R(T)|越界事件]\times P[越界事件] \leq 1\times T \times \frac 2 {T^4}=O(\frac 1 {T^3})

然而,合规事件的贡献至少为O(KT)O(\sqrt {KT}),故可以忽略得越界事件,认为实际均值和测得均值相差不超过置信半径。

经典算法及证明

先探索再利用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台老虎机都试NN次,发现老虎机a^\hat a在这几次实验中回报最高,则剩下的时间里一直操作a^\hat a

只考虑合规事件,若a^\hat a实际上不是最优的,即

μ(a^)+r(a^)μ(a^)>μ(a)μ(a)r(a)\mu(\hat a) + r(\hat a) \geq \mu(\hat a) > \mu(a^*) \geq \mu(a^*) - r(a^*)

他和最优的老虎机的偏差

μ(a)μ(a^)r(a^)+r(a)=22logTN\mu(a^*)-\mu(\hat a) \leq r(\hat a) + r(a^*)=2\sqrt{\frac {2\log T} N}

悔恨

R(T)N+22logTN×(TKN)R(T)\leq N+2\sqrt \frac {2\log T} N \times (T-KN)

合理选取NN,以使右侧最小,则

R(T)O(T2/3(logT)1/3)R(T)\leq O(T^{2/3}(\log T)^{1/3})

R(T)=o(T)R(T)=o(T),即使我们选错了最好的老虎机,很大概率下,这个老虎机和正确的老虎机的差别也很小,即我们选择的老虎机还不算太差,至少比乱选好一点。

适应性算法

利用置信区间分析的关键在于,多次操作的老虎机收益不会太差。反过来,如果已经发现一台老虎机的收益相比其他的老虎机差太多(超过了置信区间),那么可以减少使用这台老虎机。

代表性的算法是逐步淘汰法和UCB1算法。

  • 逐步淘汰法:若一共操作tt次后,一老虎机aa的收益的置信上界(upper confidence bound, μ(a)+rt(a)\overline\mu(a)+r_t(a))小于另一老虎机aa^\prime的收益下界(lower confidence bound,μ(a)rt(a)\overline\mu(a^\prime)-r_t(a^\prime)),即只考虑合规事件时这两台老虎机已经有高下之分,则以后再也不操作老虎机aa

  • UCB1算法:第tt次操作时,选取收益上界(upper confidence bound)最高的老虎机,和逐步淘汰类似,只不过即使一台老虎机目前收益上界不高,也不排除后来继续操作的机会。

要注意,Hoeffding不等式要求的独立性并不是显然满足的。在适应性算法中,每次取样间是关联的,如果前面的取样的结果太差,则后面不会再取样。不过,根据Slivkins书中的说法,虽然取样的次数与样本有关,但是样本之间仍然是互相独立的,仍然可以用Hoeffding不等式。

对于逐步淘汰法,若第tt回合选中了老虎机aa而不是aa^*,则之前的回合中aaaa^*的操作次数最多差1,rt(a)r_t(a)接近于rt(a)r_t(a^*),有:

Δ(a)=μ(a)μ(a)2(rt(a)+rt(a))=O(rt(a))=O(logTnt(a))\Delta(a)=\mu(a^*)-\mu(a)\leq 2(r_t(a)+r_t(a^*))=O(r_t(a))=O(\sqrt \frac {\log T}{n_t(a)})

对于UCB1算法,只考虑合规事件

μ(at)+2rt(at)μt(at)+rt(at)μ(a)+rt(at)μ(a)\mu(a_t)+2r_t(a_t)\geq\overline\mu_t(a_t)+r_t(a_t)\geq\overline\mu(a^*)+r_t(a_t)\geq\mu(a^*)

也有:

Δ(a)=μ(a)μ(at)2rt(at)=O(logTnt(a))\Delta(a)=\mu(a^*)-\mu(a_t)\leq 2r_t(a_t)=O(\sqrt\frac{\log T}{n_t(a)})

总的悔恨为

R(T)=i=1KnT(ai)Δ(ai)=i=1KO(nT(ai)×logTnT(ai))R(T)=\sum_{i=1}^K n_T(a_i)\Delta(a_i)=\sum_{i=1}^K O(n_T(a_i)\times\sqrt\frac{\log T}{n_T(a_i)})

利用琴生不等式,

R(T)=logTi=1KO(nT(ai))O(KTlogT)R(T)=\sqrt{\log T}\sum_{i=1}^K O(\sqrt{n_T(a_i)})\leq O(\sqrt{KT\log T})

这里最重要的是Δ(a)\Delta(a)的表达式,即多次操作的老虎机的收益和最好的老虎机之差随着操作次数成根号反比递减,由此可以得到几乎是最优的收益下界(悔恨的上界)。

收益上界

收益下界即悔恨的下界,利用Kullback-Leibler数,可以得到

R(T)O(KT)R(T)\geq O(\sqrt{KT})

可见之前的收益下界已经非常好了。